-河北省绿色产业协会
新闻中心news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手机:13131146600
电话:0311-87761918
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雅清街21号

业内观点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产业动态 >> 业内观点

评:彻底治理雾霾会伤及谁的利益?
作者:管理员  |  发布日期:2021-3-20  |  点击量:962
  人,是很要面子的一种动物,中国人更是如此。很多情况下要如实公开评价一件事情的是与非,的确很难;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中,人一旦活精了,不仅要面子,而且会保护里子,说话做事,四平八稳、滴水不漏。明哲保身的心态似乎已经凝固到血液之中。当下疯狂肆虐、不断释放毒素的雾霾,人们听到的是五花八门、熙熙攘攘的吵闹声,权威机构,除了表决心和发布预警之外,看不到一个思路清晰、原因准确、举措得力的办法,其背后到底会伤及到谁的利益呢?

河北绿协

近期,整个华北由东到西,9个省市都“沦陷”于雾霾持久的侵袭之中,许多地区的能见度只有几十米。对此,我听到很多朋友、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生的家长在讨论这样一个话题:彻底治理雾霾真的很难吗?根治雾霾到底还需要多少年?如果时间太久,再难也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和生活;还有不少朋友已经开始制定“逃离”计划。对少数人而言,逃离他乡并不难,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又该如何怎么办呢?

北京一对父母对上三年级的儿子这么说:“儿子,北京雾霾这么严重,爸爸妈妈带你到南方漂亮干净的城市去上学、去生活?你高兴吗?”。不料,孩子是这样回答的:“我才不去呢!我出生在北京,北京就是我的家,到那么远的地方去,我谁都不认识。再说,冬天很短,只要一刮风天就变蓝了。”

其实,根治雾霾并不难,无论政府还是民间,首先对于雾霾的起源与治理,要有三点基本认识:

第一:雾霾是工业化初期的必然产物;

第二:治理雾霾只需要斩断源头;

第三:治理雾霾必然会伤及一些人的利益。

从工业化、产业化角度来审视:

不管历史上较早步入工业化进程的英国、美国、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,还是欠发达的墨西哥、伊朗、蒙古国等发展中国家,都曾经深深陷入严重的雾霾侵扰。从本质上会说,雾霾显然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,更是一种人类贪婪欲望下的一种恶果、是一场人祸灾难,或者说是大自然对人类过激的经济活动的一种报复。而一个地域频频受到严重雾霾的侵袭,则说明这个地域的产业经济发展,已经达到了的极限,这早已经人类工业化的历史所证明。

人类进入工业化的初期,初级水平的技术应用首先要消灭的是“短缺经济”,快速兴起的也必然是发展层次较低、环境污染的程度大的粗放的产业活动。从原材料开采、到产品运输及加工,再到大规模的应用,每个环节都会释放雾霾元素。按理说,“短缺经济”被消灭之后,经济发展理应降低到“优化结构、渐进升级”的发转型,可是,由于工业化初期已经形成的利益结构、利益驱动惯性,导致GDP不断升高,综合性环境污染加剧,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。雾霾,就是这样形成并日益加剧的。在这种情形下,惟有强行实施“残酷”的法律制裁和痛苦的产业转型升级,才能逐渐恢复大自然自身的生态机能。而这个过程,至少需要二三十年。那么,中国治理雾霾需要多久呢?在我看来,如果玩狠的,三五年就有明显收效;如果从目前这种不切实际的思路和柔软溺弱办法来说,至少需要半个世纪。

有以下几个问题,中国精英阶层应当首先搞明白:

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的雾霾,产生于完全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条件下,政府一旦开始强行实施残酷严厉的治理举措、强行给GDP缩水,牺牲的是民间初级产业及私人资本的收益,政府不会有太大的痛苦;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,是在行政权力主导下的资源配置机制下发展起来的,工业化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混合形态。在这种格局下,采取过激的举措,受伤害的也包括国有企业及地方财政收入,特别是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的利益会受到极大伤害,而更令人纠结的是,这些地方企业“养活着”弱势群体。这种情形下,真心实意治理污染的只有国家环保局,而很多地方环保部门只能选择性执法。因此,单靠一个国家级的环保部门,人员再增加十倍,累死几茬,也很难把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污染问题解决好。

中国改革开放三四十年,最大的成功是消灭了“短缺经济”,这显然是初级水准的工业化的“功劳”;但是最大的败笔是:消灭短缺经济后,没有及时基于优化产业结构而优化资源配置。而这一背后的一大致命弱点是: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扭曲,导致国民经济被大大小小的、自上而下的、形形色色的既得利益集团所绑架。也就是说,改革开放成果的扭曲分享,直接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受阻。

在这种情形下,政府有两大担忧:一旦强势治理环境,淘汰落后产能,没有公平分享到改革成果的欠发达地区、弱势群体首先受不了,必然对中央的决策产生很大的反弹力;二是地方政府的难处多多,而且地方人际利益关系纵横交织,谁也不愿真心实意断别人的财路。

说到底:改革开放三四十年的成果,不仅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,而且政府的受益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---没有解决弱势群体保障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水准的福利机制。这才是中国与发达国家,走出工业化初期最大的区别。

3、中国的雾霾源“丰富多样”,但主要源头就两方面:一是城乡居民初级水准的衣食住行的生活排放物(固体、液体、气体生活垃圾),而其载体是初级而扭曲的城镇化;二是国家产业政策及资源配置结构的失衡。

对于前者,只需要采取官与民、中央与地方透明公平,一视同仁的、即便是“残酷”的法治策略,就可以大大见效。而对于后者,则急需要打破闭门造车制订政策的思路,采取面向社会、面向市场趋势、面向未来的行政政策举措。如果要出台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,正式决策前,若引入专家与人民代表公开辩论的机制,党和政府的信誉和信用必然大大提升。

比如:打破僵化的电力体制,采取强势举措,构建电力消费终端低价机制,让城乡居民加大生活的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电力消费。欧美的日的情形就是如此;由于家庭用电消费标准很低,所有居家过日此的能源消费,主要依赖于各类耐用的家电产品,比如:美国很多城市居民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厨房,精巧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电器设备,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产业链。而中国城乡多数家庭能源消费的情形则是:烧煤最便宜、用电最贵。

再比如:中国城市机动车辆管理法则及管理机制缺陷太多。如果形成按照精准的区域计价、时段计价标准和严厉处罚的措施,并且在城市郊区修建巨大的免费或低价立体停车场,私家车就会大大减少上路时间。如果发展便捷高效的立体式公共交通运行系统,很多家庭就会放弃购买自驾车。而中国现在的情形是:为了保护和推动汽车产业的稳健发展,城市居民的低级的买车用车心理及模式,正在由城市转移到农村,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城乡空气中充满的是什么毒素。

从斩断雾霾的源头来看:

斩断雾霾源头说起来很难,毕竟伤及到很多人、很多地方的利益。但只要利国利民,有一股子狠劲,就会有刀下见菜的效果。

行政上强行落实“地方环境自治责任制”。操作不要太复杂。民众和媒体若发现并举报一家污染企业,奖励三千元;若污染企业所在地的市、县(区)级党政一把手,在一个月内没有解决这个问题,就地免职。这一条措施就足够了。

法治上严格落实形式追究责任,在地方市级检察机关,可以单独设立一个部门,公诉此类案件。

有这两招就可以斩断雾霾源头。
相关信息